千千小说 > 砥砺前行小说免费阅读 > 第411章 先下手为强

第411章 先下手为强


第411章  先下手为强

        许敬宗长篇大论说完以后,轮到陈青兕发表意见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规矩礼节上一直都是陈青兕的弱项,来到这个时代,需要研究学习的东西很多,礼法这东西,了解够用就行,深入研究就太复杂了,而且一般人也用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也没有打算向礼部发展的打算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这个封禅使,陈青兕那是两眼抓瞎,也就是最近几日,找了一些资料,恶补了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面对许敬宗这人形资料库,陈青兕也懒得班门弄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许相公的博学,早有耳闻,今日可算见识到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道:“在下年纪最小,最辛苦的活就由在下效劳了。封禅之事,兹事体大,内中微末细节凌乱繁杂,仅靠记忆,很难面面俱到。毕竟不是所有人,都如许相公那样,过目不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在下回去之后,根据诸位封禅使的提议,总结一个大纲手册,将关键问题整理出来,细化分工,让繁杂的事情一目了然,也好便于下面人施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通常这种总结记录的事情都有会文书复杂拟定整理的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除了陈青兕以外,三人地位最低的许敬宗也拥有开府纳贤的权力,他们都有彼此的文书帮忙做这种琐碎事情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三人皆是人精,知陈青兕既然亲自提出整理,想来也不是随便文书就能干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的能力,三人都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也很给陈青兕面子,说道:“既如此,今日便到这里,等陈先生将大纲整理好,我们再来商讨细节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整理大纲,这可是陈青兕的拿手好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代的文案文书的记录储蓄方法,还是很死板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是纯粹的记录,繁杂不够简约,所有问题都是用文字堆砌在一起,更加别说以书面表格形式归纳整理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在动手做表的时候暗自庆幸,亏得自己是过来人,早年科技还不发达,所有文稿都得手动书写。换成后来,电脑普及,各类文档都能在电脑上展开,还没本事规划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只用了五天的空余时间,整理出了一套细致的表格,从上至下,将整个封禅的流程都归纳于流程表格之内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将流程表格写在一张大的帛布上,密密麻麻的从摆驾到封禅结束,每一个步骤都在其中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现在是不上朝的,大多时间都在家里修养,只有关键的时候,李治召唤,才会动身前往庙堂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直接带着帛布表格在英国公府见到了李绩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见陈青兕手里拿着一大捆帛布,带着几分期待的说道:“让老夫看看,陈先生的大纲手册到底是什么东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让人寻一个架子,说道:“封禅内容太多,得挂起来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绩道:“这简单,府上不缺架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绩是用兵名家,少不得看各种地图,挂大地图的架子府上最不缺。

        足足三米长两米宽的帛布,挂在了大堂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看着从未见过的表格,看着表格上简单明了的任务分布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位见多识广的宿将,看了看帛布,又看了看陈青兕,道:“许相公的博学让人惊叹,陈先生的实干,更是让人叹为观止。有此大纲手册在,繁杂的封禅竟让人一目了然。只要根据表格,将任务分配给各部即可。哪里出了问题,谁的责任,在这上面一眼可见。当真了不起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说道:“李英公谬赞,这只是初稿。很多细节都需要思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绩道:“慢慢来,封禅是大事,不急于一时。这大纲就留在这里,明日某将郑王、许相公请至府上,一起围绕表格,再作商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打算告退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却拉住了他道:“不急着走,陪老夫喝点小酒。唉,年纪大了,身旁的好友一个个离世,能一同喝酒的人都寻不着了。今日难得来了兴致,先生莫要拒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道:“能陪英公小酌,听凭教诲,可是天大的幸事!岂敢不从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两人小酌闲聊,畅聊古今。

        从秦汉名将一直到隋唐将帅,由孙吴韩白,聊到卫霍二李。

        二李并不是他李绩,有一说一,他还不够格。

        二李是李世民、李靖,初唐时期最能打能战的两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上了年纪追忆往事,话也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能够从李绩的言谈举止里听出对当年的向往,对于先帝的追崇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也有些感慨,都过了那么多年,面前这位开国元老依旧追忆李世民,那位天可汗的魅力有多大?

        此生未能一见,实乃憾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陈先生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绩突然叫了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望向李绩,作洗耳恭听之态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说道:“有一句古话说得好,一朝天子一朝臣。老夫以为想要真正在波诡云谲的争锋中存活,还得靠自身,只要自身硬,便如卫公一样,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绩是什么人物,焉能看不出因为李治的身体问题,各方力量,明里暗里蠢蠢欲动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不乱,是因为有李治撑着,李治一旦不在,庙堂必乱。

        到时候各路牛鬼蛇神都会冒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也不知李治能坚持多久,也不知道已经近七十的自己能活多久。

        英国公府深受帝恩,真有什么惊变,想躲都躲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自己的几个儿子,没有一个真正有出息的,很容易被人利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唯一有几分自己风采的长孙徐敬业又有几分轻狂,可为先锋将却不能担当大任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家想要存续,得靠得力之人扶持一把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纵观庙堂,唯有陈青兕有资格有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如此说来,自是为了加深关系,以应对未来之变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听得此言,也明白对方示好提醒之意,肃然道谢,随即道:“陈某一介农夫布衣,得陛下破格任用,才有今日地位。不管局面如何,某自紧随陛下不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绩并不意外陈青兕的选择,他如何看不出陈青兕的政治目光,真要是那种投机取巧,想要提前在太子或者某个皇子身上下注,他也不会说出今日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夫有一爱孙,叫李敬业,本事可比程大耳朵的孙子厉害多了。你们可以多多联系,有什么事,或者问题,也可来寻老夫,老夫还是有点薄面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赶忙拜道:“谢英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走出了英国公府,陈青兕浑身酒意,踏月而归,嘴里轻哼着《大号是中华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孩子这是你的家,庭院高雅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作为军方大佬,李绩口口声声不参合政治,但他的每一步政治站队都是关键。

        想来他已经预料到,未来庙堂一定生变,这才会给李家提前谋划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李绩就算再如何了得,也不会想到变化是出在武皇后的身上,更不会想到因为武皇后,他李家为此覆族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现在,武皇后想要成事,却得问问他再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了陈家在地,陈青兕洗去一身酒气,看着藏着萧妙宸要睡觉的“活爹”儿子,得想办法将他们分开才是。

        翌日,第二轮封禅会议在英国公府召开。

        英国公早早的将帛布挂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元礼、许敬宗看着帛布大纲,震撼惊叹的久久说不出话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人你眼望我眼,一时冷场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绩的笑声打破了宁静,说道:“如何,看傻眼了吧?昨日陈先生将大纲送来的时候,老夫也是一样。后生可畏呀,郑王、许相公,伱我不服老都不行了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绩还是很给面子的,不吝啬夸奖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元礼惊叹连连,也跟着夸奖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敬宗心里有些不舒服,前次会议,他先声夺人,目的就是要反客为主,成为此番封禅的主导人物,在李治这个皇帝面前,好好长脸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知李治对此次封禅的重视,只要能够在封禅里表现出彩,自己的地位将更加巩固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想陈青兕竟然绘制出了这一份表格,将整个封禅的流程,以一眼可见的模式书写下来,将风头抢了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瞬间,许敬宗后悔了,有一种在陈青兕初入京师的时候就应该将他按死的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敬宗一直以为陈青兕就算再出色,也不至于威胁到自己,自己多帮一帮他,等到他真正崛起的时候,自己也就退了,正好让他投桃报李,帮着照顾一下自己的后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哪里想得到对方晋升的速度若奔马飞鱼,短短数年,就成为庙堂上举足轻重的存在,甚至能够影响威胁到他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如此念头只是一闪而过,许敬宗由衷道:“陈尚书当真了不起,有此大纲,此番封禅大事成功一半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作为一个老政客,许敬宗更清楚局势,自己终究老了,没必要赌上家族未来,跟陈青兕争这一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无法一家独大,那就平分功绩吧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指着帛布说道:“当前的流程大纲就在此处,有什么需要补充的,可以随时添加。我以为大唐今日之盛,已超秦汉,所有礼法,不应按部就班,得有我们大唐自己的风格。便如此番四夷使者君王,他们有一部分人是我朝盟友,有一部分人却是手下败将,对于他们的待遇,理当有所区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四人聚在一起,添添补补,暂且将大的流程确定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望着三人,脸上透着几分笑意,说道:“流程可以在推行中通过发现问题随时添补,由上至下,一步一步来,直至最后一步,如果皆无异议,封禅的整体情况即可拟定。诸公,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绩看着不远处封禅大纲上,至关重要的两个人物选择:亚献、终献,颔首道:“理当如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见李元礼、许敬宗皆无异议,说道:“那首先就将亚献、终献的人选定下。此事最重要不过,得咨询陛下意见。明日,我等四人一并入宫与陛下商议此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元礼说了一声:“善!”

        许敬宗神色有些不自然说道:“当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嘴角微翘,目的达到。

        历史上亚献、终献的人选并未过早的定下,这也给了武皇后操作的空间,成功得到了亚献的机会,成为封禅大典仅次于李治的存在,为自己争取了巨大的政治筹码,其后理所当然的成为天后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封赏就是分水岭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先定封禅亚献、终献的人选,让武皇后失去操控的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约好面圣的时间,三人一并告辞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亦往陈邸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转了一条街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陈尚书!陈尚书!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听到有人叫唤,回头却见许敬宗拉着车帘叫唤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见许敬宗表情,心念一转,却会意一笑,这亚献、终献的资格,将会名垂青史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位置可不只是武皇后一人眼馋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敬宗自然也是如此,无怪先前在英国公府,他的表情就有些不自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来存着此念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调转马头,向许敬宗的马车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敬宗热情四溢,笑颜相迎:“陈先生,老夫载你一程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也好!”陈青兕自然不会拒绝,将缰绳交给护卫,登上了许敬宗的马车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敬宗为人奢靡,他的马车也极尽奢华,内饰竟是少见的金丝楠木,还点着龙涎香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素知陈先生好茶,这是先生家乡的阳羡茶,先生尝尝味道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立刻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,接过许敬宗递来的茶汤,闻了闻茶香,抿了一小口,确实是地道的阳羡茶,还是其中佳品,说道:“汤清、芳香、味醇,确实是家乡的味道。许相公有心了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许敬宗道:“我有一学生,正好在常州任职,知先生爱茶,特地从义兴县捎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说着将一旁一大盒礼盒推向陈青兕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也不客气,感激收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很快,许敬宗就说道:“明日面圣,商讨亚献、终献之人选,先生可有中意之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心里嘀咕一句:“只要不是武皇后,用条狗都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见许敬宗故作漫不经心的表情,陈青兕道:“依照古制,亚献、终献以公卿任之,纵观满朝公卿,以功绩、资历而论,唯有英公与许相公最有资格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许敬宗有些满意,又有些不满意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随后又道:“如果让在下推荐,自当推荐许相公。昔年相助之恩,在下不敢忘却……”


  (https://www.xqianqian.cc/2271/2271198/114408081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qianqian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qianqian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