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 > 横扫 > 第229章 老沈的第一桶金

第229章 老沈的第一桶金


  1980年许文的爷爷沈信50岁。在那个年轻的时代,50岁早已被划入了老年人的行列。但是老沈不服老,他生的身材高大孔武有力,白净的国字脸再配上浓眉大眼,一副标准的美男子形象。

  老沈20岁时进入刚刚成立的中江市服装厂学徒,他干过厂里的一切工种,娶了当时厂里最漂亮的缝纫女工做老婆,48岁时他做上了厂子的副厂长。

  当时已经58岁的中江市服装厂老厂长处于半退休状态,对厂里的事务基本不管不问,老沈事实上就是当时的厂长。老厂长还多次给上级打报告,要求将老沈扶正,正式接任中江服装厂的厂长。

  老沈意气风发的以副厂长的名义干了两年的厂长,正当他满怀期望的等待着老厂长退休,自己正式接任厂长大干一场的时候,一封匿名检举信寄到了当时中江服装厂的上级主管部门轻工局。

  那个年头检举或者举报这种事很少很少,因为当时信息闭塞、经济条件不允许,大家很少犯错误,也没有机会犯错误。轻工局接到举报信以后非常的重视,很快组织了调查组进驻服装厂,对老沈进行调查。

  调查来调查去当然调查不出什么问题,老沈这个人做人做事都站的正坐得直,那封检举信摆明了就是诬告。可是,这件事却切切实实的影响到了老沈的仕途。老厂长退休后,厂里的另外一名副厂长升了厂长。老沈还是副厂长,但权利没有了。

  如果是别人也许就忍了,说什么也是副厂长呀,一人之下千人之上,工资待遇又不少,不让管事儿才好呢,喝喝茶看看报纸,再混个几年就退休了。

  新厂长的名单公布以后,老沈就去找了轻工局的局长。他对局长说,自己辞职不干了,但有一个要求。局长问他有什么要求?他说把那封匿名举报信给他。局长想了想,那就是一封诬告信,已经调查结束了,举报的内容纯属无稽之谈,给了老沈也没大影响。

  老沈拿到举报信看了看,上面的字迹略显幼稚不像是成人的笔迹。他转身就去了学校,找到新厂长儿子的班主任,说自己是孩子的家长,要求和老师聊一聊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。班主任根本没见过孩子的父亲,而老沈又对新厂长家的情况摸得比较清,和老师交流起来根本没什么障碍。

  班主任拿出收上来批改的几本作业本,一一给老沈详细介绍了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,而且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。老沈看到作业本上的笔迹后嘴角便浮现出了微笑,他最后向老师借了那几本作业,说是要带回去给儿子好好讲一讲。

  老沈带着作业本和举报信又去找了局长,他将两样东西扔到局长的办公桌上便转身离去了。从此他便成了一名失业人员。

  那一年老沈的大儿子沈云和25岁,小儿子沈云光20岁。大儿子招工进了一家电子厂,小儿子高中毕业后没找到工作,在社会上瞎混。一家四口两个挣工资的,勉强还算过得去,饿不着也吃不饱。

  失去工作的老沈没有摆烂,更没有垂头丧气的整天酗酒怨天尤人。那个年代经济刚刚放开,还没有多少人开始做生意,只有一些被经济所迫又胆大的人开始在街边摆小吃摊,卖一些豆浆油条之类的早点。

  老沈迫于无奈,学着人家的样子,将家里的一些锅碗瓢盆、桌椅板凳收拾到一辆人力车上,拉着车子走上了街头。

  他不会炸油条,也不会煮豆浆,于是他开始在街边卖水饺。新鲜的肥瘦合适的猪肉剁成馅,再加上提味的大葱,用筋斗的面皮包起来,在锅里煮熟了,咬上一口满嘴流油,那个香呀!

  在那个一年只吃一顿饺子的年头,上班前或者下班后来到老沈的小摊上,吃上一盘香气扑鼻的水饺,简直就是神仙的生活。老沈的水饺用的都是新鲜食材,个大量足味道好,很受人们的欢迎。每天摊位前都有人在排队。

  老沈每天从早晨6点干到晚上10点,孩子他妈和大儿子沈云和下了班也过来帮忙。一个月下来,老沈算了算收入,简直都抵得上自己在厂里干一年的工资。

  轻工局的局长后来到水饺摊上来找老沈。说他把作业本和诬告信交到了警察局,警察鉴定笔迹相同,把新厂长抓了起来,判了一年的有期徒刑。问老沈还愿意不愿意回厂子做厂长。老沈对当官早已灰了心,现在的水饺生意又这么好,怎么可能再回那个半死不活的服装厂呢。他果断的拒绝了局长,并给他端上了一盘热腾腾的水饺。

  第三个月,他老婆退休了。两个人开始一起包水饺、煮水饺、卖水饺。他又买了一辆新的人力车,添置了一些桌椅板凳。摊位从一处变成了两处,生意比以前更红火啦。

  第五个月,他让大儿子沈云和也辞了职,跟着自己一起卖水饺,人力车增加到了三辆,摊位也增加到了三处。

  本来老沈还打算弄第四辆人力车的,可是小儿子沈云光根本不上路。平时叫他去摊位上帮帮忙他都不去,更别说给他单独弄辆人力车去卖水饺了。老沈无奈也只能随他去了。因为家里的人都忙着卖水饺,没人有时间去管沈云光的事,他就整天的在社会上晃荡。以前家里穷的时候,沈云光玩的还不是很厉害,现在兜里有了钱,他的娱乐项目也开始升了级。

  半年后老沈家已经成了万元户,一年后老沈的兜里已经有了十万元。

  第二年,老沈不再满足于自家的三辆人力水饺车,他开始转变策略。首先将自己的家收拾了出来,雇了几个人由她老婆领着在家里包水饺。另外又买了十辆人力车,全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改装,雇了一些人专门在街上煮水饺卖水饺。而他自己和大儿子沈云和专门骑着自行车给这些摊位上送水饺,顺带着管理每辆水饺车的生意。

  到了这一年的年底,沈信已经积攒下了五十万的资金,这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获得的人生第一桶金,这个时候老沈已经52岁啦。


  (https://www.xqianqian.cc/713/713758/109745513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qianqian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qianqian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