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 > 大国崛起1980 > 第 92 章 三章合一

第 92 章 三章合一


许如意之所以打电话给华一心教授,是因为两年前,许如意趁着华一心教授回乡,力邀他来产学研中心看一看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她的想法很朴实,毕竟机床不仅仅是民用,在很多隐秘的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这些领域都是保密的,她并不知道,他们的研究已经到了什么程度,不过看华一心教授的研发,她认为燎原厂的技术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原本觉得,恐怕不会得到太多的回应,毕竟在数控机床界,他们也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小朋友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没想到的是,过了年没多久,华一心教授就给与了积极地正面回应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年的研发,很多地方,他们都得到了军方的帮助,当然,他们也帮着军方进行了很多尝试性研发。

        燎原一号的成功,自然也要告知华一心这个好消息。

        果不其然,华教授激动万分,“太好了!真是太好了!这样,你拿着测试数据,马上来一趟,我正好有点事情想跟你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是相互帮助,不过燎原厂的数控系统和军方的自然不是一个,所以还是各来各的。数控机床是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数据来完善系统,去年他们燎原一号数控系统研发成功后,就和东阳厂合作生产了第一批的数控机床,在南河省机械厅的帮助下,散发到了二十家企业实地使用,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升级改造。

        显然,军方需要这些数据,这自然没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有事,许如意一听就明白他指的是什么,这两年,他们不但在完善8位微控制器,还在研发16位微控制器,不过对于南河大学和南河工业大学来说,人才实在是太少了,纵然四处网罗,还是不够用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如意前一段时间,就跟华一心提了提:“能支援我们一下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华一心没拒绝,也没说行,许如意知道他一向谨慎,也就没再问,如今让她过去,显然是有着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事儿重要的很,许如意第二天就带着资料去了京市。将资料交接后,许如意就问华一心:“人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——两年接触,如果说原先许如意对华一心还是老老实实,如今可是跟老朋友一样了,说话自然自在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老爷子虽然体弱但不瘦,因为太热,这会儿就穿了个大背心,白胖白胖的坐在那里,手上还摇着个芭蕉扇,给自己扇一下,给许如意扇一下,许如意瞧着就累,直接接过来,哗哗哗地给他扇着,“怎么不开电扇?”

        华一心摇摇头:“限电了。不过不算热,打打扇子就成,给我扇扇后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许如意: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乖乖扇了几l下后,华一心的汗终于落了落才说:“这事儿还得去部委,甘部长负责的。你知道吧,最近很多军工厂转产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事儿许如意怎么可能不知道?如今已经是1984年了,一切都向着经济让步,很多军工厂都入不敷出,有些直接限产,只能靠着很少的订单维持生活,很多干脆直接转成,这两年,民用制造业竞争加大了

        不少,就是因为这个——什么电风扇摩托车的厂家也是越来越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如意立时就明白了华一心的意思:“您说是,有相关的人才给我们?”

        华一心点头,“应该是这样的。甘部长那边已经协商的差不多了,大概是从十家单位中抽调了100余名相关科研人员,什么时候到位,还得听具体信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有人就好,许如意这心里沉甸甸的石头,可终于拿下去一块,感觉凉快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华一心眼睁睁地瞧着那扇子,一开始是只给他扇,后来他一下许如意一下,现在许如意全给自己扇了。这丫头可真是……他还是自己扇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因着需要办手续,许如意又在京市待了一天,还抽空看了看在京市上学的许为民和许吉祥,这才办好了手续,不过她也没回省城,而是直接去了南河省的平江市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那里有个平江曲轴厂,是他们二十家试用企业之一,厂长叫做郭大伟,对他们的产品很是上心,是二十家企业里,数据反馈最及时最详细的。燎原厂和东阳厂研发的可进行精加工的卧式铣床,正好要找几l家试用单位,第一个就选中了他们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天,就要将他们生产的第一台数控铣床送到平江厂,所以许如意也赶过去看看。

        1983年7月,夏日炎炎。

        平江曲轴厂厂长郭大伟原本是等在了办公楼下,因为太过着急,忍不住直接进入了阳光下,去了大门口瞧了瞧,今天的天气达到了今年的新高,足足有35度,外面的水泥地面都烫脚,大中午的,路上根本没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一头大汗扭头问:“时间没错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办公室主任何华立刻说:“我确认了两次,他们早上八点从东阳出发,按着平均速度,就是这个点到。不过厂长,这也太热了,”何华瞧着郭大伟衬衫都湿透了,紧紧地贴着后背,“要不您先回去,我在这儿等等!”

  郭大伟看他一眼:“我热你不热?别弄这些幺蛾子,既然快到了,就等着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他就看向了外面的马路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华揶揄道:“厂长啊厂长,一年前你可不这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提这个,郭大伟都有点不好意思了,可不吗?当初机械厅说要给他们配两台国产数控机床,他可是拍了桌子的,谁能想到,如今再来新设备,他却是早早跑到楼下,盼着呢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事儿还得从一年半前开始说起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年半前,作为国内几l家大型汽车厂的供货厂,他们厂准备进口12台数控机床,这其中包括数控车削、铣床、磨床、卧式车床等,为的就是解决曲轴生产的效率问题。他们厂也是老厂子了,虽然在出口创汇上没有什么成绩,不过因为产品质量好,口碑一直很好,所以说真的——挺有钱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厂领导的想法都很统一,要买就要买好,争取一步到位。

        报告打上去,省厅很是赞同,批复后,他们就着手进行引进工作——还请教了燎原厂机床技术服务厂帮忙设计了方案,核对了合同,所以一切特别顺利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从德国和日本分别进口了数控设备,最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,这条生产线可以年生产曲轴20万件,比他们之前的产品翻了翻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合同订的严密,一年前两家工厂准时交货,而且无论是从复检还是运输,简直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。只是没想到的是,国外生产线到达的同时,机械厅这边也下了文件,将会配给他们两台东阳机床厂生产的数控铣床和磨床,供他们使用和对比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看到这个文件,郭大伟都愣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东阳厂经过了设备改造后,产品是不错,普通的车床他们也会选择东阳厂,但是,什么时候有数控机床了?这种听都没听过的产品,配给他们,谁知道用的住吗?

        贪小便宜的可能就是惹大麻烦!说不定还得供个祖宗——虽然是国企,要服从上面调配,可这也是他们花钱,为什么要给自己,你给别的厂去啊?!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郭大伟还去了一趟省厅,找到了陆时章,雄赳赳气昂昂地给他拍了桌子:“我们厂就这些预算,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购买其他机床,我们不同意!”

        结果陆时章抬头推了推眼镜问他:“谁说让你们付钱?是让你们试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就愣了,“试用?免费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瞧见配字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这才反应过来,配就不是卖,那就是不用钱。他有点不好意思,可是,也不是很愿意:“东阳厂什么时候有数控系统了,是进口的吗?他们东西用的住吗?我的厅长哎,我们厂生产任务重,万一不行,这不是帮倒忙吗?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陆时章直接跟他说:“让你试你就试,不行就如实反馈,难不成还能逼着你用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把话在心里转了转,算是明白过来,这事儿挺宽泛的,不是逼着必须用。那他就没必要跟厅里闹得不好看,大不了放那儿吗?他们厂最不缺的,就是地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郭大伟笑眯眯地说:“那我们就试试,要是不行,我们也没办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陆时章点头:“可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就没问题了,白来的设备,不能用也就是费点工时,扔那里就行了,要是能用,数控机床哎,可是帮大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这才回去,第二天,这两台数控机床就运了过来,为了使用新的设备,他们还专门建了个新厂房,郭大伟大手一挥,就让东阳厂的人将机床安装在了新厂房里,跟古田铁工所生产的铣床和长崎机床公司生产的磨床并排放着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想的倒是挺好,这边是日本人安装,那边是夏国人安装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虽然对突然安排的两台设备不太爽,可也是夏国人,在他看来,日本人虽然不咋地,但是数控机床水平是不错的,所以放一起,也可以让东阳厂的工人偷偷师。

        哪里想到,东西还没到,日本的工人看到他们移开了位置后,就立刻进行了询问:“请问你们这一块是用作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负责打扫的工人哪里知道他们的忌讳,直接说:“哦,我们还有两台国产的机床放在这里!

        ”

        人家古田铁工所的工人一听,立刻相互说了两句,不过用的都是日文,所以打扫的工人也没在意,就是发现他们明明干的好好的,突然出去了,好久也不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接到消息的时候,是翻译传递的负责人的要求:“我们的机床需要独立的空间,不可能跟夏国的机床放在一起。请你们重新设计安排后,我们再进行安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听这个,平江厂这边都奇了怪了,这12台机床可不止是古田的,日本的还有长崎的,更有德国的,明明别的都没问题,怎么就夏国的不成呢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这人吧,虽然说自己嫌弃东阳厂的设备,可是别人要是对夏国的东西挑二拣四,也是不愿意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直接就过去问为什么,结果那位小胡子就一句话:“

  我们的数控机床无论是从噪音还是机身的震动都有着严格的标准,其他几l家公司的产品我们能够确认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,夏国的可以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直接就被噎在那儿,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是真想说一句我们也行,可他怎么说啊,这是事实啊。如果行的话,怎么可能花大价钱进口呢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,就跟被人扇了一巴掌似的,半天才回过劲儿来,点头说:“我们知道了,我们会找个合适的地方安排,你们继续工作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自然的,这两台设备就不能安装在新厂房里,只能放在旧厂房里。郭大伟心里过不去,都是新设备,人家的就能在干干净净的地方待着,夏国的怎么就必须在满是粉尘油污的老厂房里。他专门让人在边上腾了个地方,还用玻璃搭了一个简易防尘房,算是这两台设备有了位置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会儿还有人说他呢:“别用两天就不行了,白费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心里没底,安装的时候,就在这边转悠,心里就一个想法:伙计哎,你争点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当看着白色的机器从包装里拆了出来,一点点的放在了玻璃房里,郭大伟就觉得,不太一样。这外观,怎么看着不比日本德国的机器差呢。你瞧瞧这机身,圆润光滑,没棱角不说,细节处理得特别细致,手摸上去,简直就是享受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忍不住又跑去新机房,专门四处摸了摸,想要比较一下,然后眼睛就亮了:一个感觉!

        而且配置还都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拿铣床来说,主要是为了对曲轴的轴颈、连杆颈及轴肩部位进行粗加工,对于精度的要求不大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购买的古田产的这台数控铣床,本来是想要他们最先进的16位微处理器那一款,可是古田根本不卖给他们,最终只能配置了8位微处理器,只要将工件放在上料装置上,就可以进行连续铣削,根本不需要人工不停对刀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夏国的这台他翻了翻,就愣了一下,主要是看到了上面数控系统的生产商——燎原机床厂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引进设备,燎原技术服务厂实在是太专业了,给他留下了好印象,这会儿瞧着数控居然是他们的,倒是有点放心,更何况,这上面写着居然也是8

        位微处理器,也可以在设置程序后,进行连续的铣削,同样不用对刀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那会儿就一个感觉:这伙计……还不错啊。

        安装调试结束后,就开始了试运行。因为一开始并不知道会有国产机床,所以他们操作工都安排好了,而且进口的设备有多精贵大家都知道,最后只能是按着原计划来,技术最好的都在新车间轮班,这边留下的都是水平一般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新设备24小时二班倒,一方面是为了尽快收回成本,另一方面,也是为了在保质期内,最大限度使用机器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不放心,专门给操控国产机床的工人开了会,仔细讲了讲夏国机床的难处,为的就是一个目的:“好好用,有不行的地方就想想办法,多研究研究,人家生产出来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很快大家就发现,这日本的和国产的数控机床,生产出来的产品,质量一个样啊!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这两台说数控机床无论是控制精度,运动速度,插补精度,还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反馈能力,都不相上下,如果非要挑毛病的话,那就是整体工件的精度国产的还是要差点。不过也合格了,外加这只是粗加工,根本不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不是平江厂的产品,可郭大伟都兴奋的不行:要知道机床可是制造业的命脉,机床强,汽车轮船航空航天等等行业,都会受益。到时候,谁还能限制夏国的发展?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从那会儿起,郭大伟就对国产机床关注备至,他这才分心去打听,得到了确定的消息——这机床是燎原厂出数控系统,东阳厂出制造的,因为数控系统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,所以这样的数控机床,他们足足分到了二十个厂子里,就是为了拿到一手资料。

        知道这个后,郭大伟自然上了心,非但将国产机床的运行情况记录,还让人把进口机床的相关数据一并记录,每周给东阳厂和燎原厂寄送一份,也是因为他这份细心,所以平江厂现在和东阳厂、燎原厂的关系特别好,尤其是燎原厂,每次数据升级,他们都是第一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事儿——最近东阳厂和燎原厂合作,新推出了卧式车床,这可是精密车床,是对整个曲轴止推面进行精加工的,因为他们一向很配合,所以第一时间就联系了他们,问他们愿不愿意试用,并提供数据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当然愿意了!

        这不今天就要运过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又等了等,就瞧见远远地有辆绿色卡车出现,何华的视力好一些,一眼就瞧见了车牌:“是东阳厂的。他们来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听这个,郭大伟连忙带人迎接上前,只是没想到的是,除了卡车还有个小轿车跟在后面,进了厂子后停车,先下来的就是老熟人,东阳机床厂厂长胡浩,他正过去准备

  给打个招呼呢,就瞧见右边的车门打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位穿着淡蓝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士,从右后座走了下来!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先是愣了一下,随后就反应过来了,他们这个行业,这么年轻又漂亮还能跟胡浩一起坐车的,不就只有一位吗——燎原总厂厂长许

        如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可是他们系统里的大明星,现在,整个制造业谁不认识她?靠着一己之力,将一个县城五小企业,在短短的几l年内,变成了全国知名企业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好多人私底下都在传:许如意是不是有什么大后台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还问过胡浩呢,结果胡浩直接瞪了眼:“你这啥意思?要是别人我觉得是夸奖,说明他有本事看起来像是有后台一样顺利,但是许如意,这是侮辱!人家是靠着真本事干出来的,这什么流言蜚语!”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因为问过闲话,郭大伟看见许如意,还有点不好意思呢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是胡浩先看见他打了招呼:“老郭!好久不见!”随后就笑着跟许如意说,“许厂长,介绍一下,这就是郭厂长,30家厂子里,郭厂长可是最支持咱们工作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许如意老早就瞧见了郭大伟,实在是他的光脑门在在大太阳天里太明显——因为出汗,还反光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连忙伸出手:“郭厂长,可太谢谢您对我们的支持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提这个,郭大伟是真脸红,“哎呦,这话我可不敢当,我说真的许厂长,一开始我可不愿意,想的是,我们都有进口设备了,再来两台国产设备,有啥用?可别坏了耽误我生产!哪里想到,你们的产品真是太出乎意料了,这一年,我这么说吧,比日本的强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话一出,许如意都佩服他的坦白,不过对于他说比日本的强,许如意却觉得有些夸张,他们这两年在研发上没少下功夫,不过有些东西,就是需要时间的,首先是机床和刀具本身的提升并不大,不过因为材料有了新进展,所以耐久度上有了进步。至于数控系统,他们多次升级就是因为有着各种的小误差,譬如说他们的插补运算,就是在多次的改进中,才渐渐有了质的提高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许如意这话根本就没接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一瞧就明白,许如意不是个爱听好话的人,可他也不是个拍马屁的人啊。他立时急了:“我可不是说虚的,这一年,你们和日本的机床都没有质量问题,产品也都合格,但是,在消耗品上,你们可是强不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刚开始操作数控机床,最避免不了的就是撞刀,你们的撞了二次,日本的也撞了两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撞刀就是在操控机床的时候,因为发出的控制指令错误,让铣刀的轨迹发生错误,撞到了工件或者夹具,造成了刀具的断裂,甚至是主轴的损坏。不过这也是常见现象,毕竟现在夏国的数控化还没有普及,工人们也都是培训后上岗,并不熟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说真的,撞刀换了就行了,但是他们的铣刀太贵了。一把刀1200美元。你们的才300块。同样的失误,还是你们的合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许如意是知道的,目前夏国的机床刀具竞争力几l乎等于零,所有的进口设备一律配备的都是进口刀具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是那个老毛病,夏国不能生产的东西,他们一定会卖的非常贵,刀具就是其中之最,这还是普通点的刀具,像是那种金刚石合金的,一把要二千美元,实际成本也就是300

        块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年,日本,美国,德国都在夏国开设了分公司,进口的机床不少,但是零配件绝对是利润的最大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就算是这样挣钱,他们还有花样呢。

        果不其然,郭大伟吐槽:“就这么贵,我们想要购买,还要排队呢。跟我们说,订货期18个月,不能保证有货。可是,这是常用零配件啊,我们当时不懂这个,一共就没买多少,从一月份就已经申请了,现在还没有买到货。可我们的铣刀就剩下一把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把铣刀的寿命是4000到5000个小时,虽然说是24小时连轴转,不过不会一直在加工,所以省着点用也能坚持个半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就怕到时候,我们刀没了,货还没来,这机器就被摆设一样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边已经有人将设备抬了下来,向着他们已经提前建好的恒温车间走去,许如意也就跟了过去。因为已经多次进行安装调试了,所以整个安装过程都很顺利,许如意只是在旁边看着就可以了,偶尔和郭大伟聊一聊对于他们的机床和进口机床的感受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她过来的目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正说着话,就瞧见有个人从楼梯上蹬蹬蹬的下来,直冲着郭大伟过来了:“厂长不好了,撞刀了?!”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恐怕也没想到这事儿,眉头立刻皱了起来:“哪台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可是有着十几l台数控机床呢,就听见对方说:“古田的数控铣床,老牛操作完了以后,有点困,找了个地方打盹去了,结果他的程序输入错误了,直接撞在了工件上,全断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?

  !”郭大伟声音一下子高了八度,也顾不上跟他们说话了,直接往外跑,“主轴坏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对方也不知道:“出事我就过来了,还没看呢,您快点看看去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郭大伟显然是急了,骂了一声脏话,跟旋风一样冲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胡浩和郭大伟关系不错,也挺着急的,想了想后跟许如意说:“这边你盯着点,我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等着他走了,张超男忍不住说:“这也太巧了吧。”作为助手,她刚刚可是一直跟在身后的,她看看手表,距离郭大伟说就剩一把刀了,还没两个小时呢,最后一把也废了,而且要是伤了主轴,可不是1200美元的事儿了,是二十倍的价钱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好在,不一时胡浩回来了,带来了个好消息:“谢天谢地主轴没事,就是铣刀断了。不过也挺麻烦的,老郭给古田的分公司打电话了,说是这边已经停产了,问他能不能尽快先送一把来。你猜怎么说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许如意一看就知道:“不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胡浩点点头,忍不住骂了一句:“真他妈的过分。说是他们目前没有货,只能临时调度,但什么时候能调来,不知道。让他们先等着。他们厂24小时连轴转,哪个环节都缺不了,停机就代表着整个一条线都跟着停下来,他们怎么好意思说等着呢。真是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都是生产厂的,胡浩怎么可能不心疼,实在是受不过,站起来就说:“不行,我去外面抽

        支烟。”()

        他往外走了两步,然后又退了回来:&a;a;a;ldquo;许厂长,你说,如果用了我们的怎么样?咱们的铣刀用的可是你们的新材料,热处理也是新工艺,质量很好的。&a;a;a;rdquo;

        ?大江流的作品《大国崛起1980》最新章节由??全网首发更新,域名[()]?『来[]♂看最新章节♂完整章节』()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可能的,”许如意说,“进口设备要求的第一点不能拆机,第二点就是使用原厂零配件,否则的话,不予保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别的还好说,这铣刀又不涉及他们的主机,怎么就不能换一家用了。说什么怕影响精度,骗谁呢!不就是卡我们脖子吗?”说完,胡浩是再也待不住了,扭头出去抽烟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如意其实也郁闷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国外机床厂的想法,我可以卖给你机器,但是,卖给你什么样的他说了算,通过零配件控制你的生产,也是他们说了算。当然,随着技术的发展,他们还可以要求设备必须只能放在指定地方,只能生产某个产品,一旦移动或者生产了其他的产品,立刻锁机。并且,自此以后你就进入了黑名单,再也不卖给你他们的机床。

        听着都很好笑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可是付出了全额的价格,却只能得到阉割了的权利,就好比你去饭店点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,付的全款,却只让你吃西红柿一样,这就是欺负他们没有技术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数控机床必须做出来,所以,他们的数控系统才向着开放式设计,也就是说,可以让来自不同厂商,不同操作平台的程序,都可以在他们的系统上运行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是为了到了最后,可以兼容这些国外厂商的系统,做到你不维护,我来维护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是中午到的,安装调控的时间并不短,到了下午吃饭点,许如意就一起去吃放了,不过陪着的,则是办公室主任何华,郭大伟不见了踪影。胡浩问了一句:“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何华叹口气:“他们一口咬定没有存货,让等一等。我们厂长正在想办法,想问问有没有其他购买了这款铣床的国内厂子,他们有多余的吗?先借来用用。现在正天南海北的打电话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但这法子成功的可能性很低,毕竟,平江厂买不到,难不成其他厂就能买到了?

        事实也是如此,安装一共进行了二天,郭大伟后面只是每天匆匆露一面,打个招呼,人就不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没和许如意他们聊这事儿,八成也是觉得不好说,毕竟,铣刀许如意他们就能生产,却偏偏不能用,多尴尬啊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肉眼可见的是,他嘴巴上起了老大的一串燎泡,显然是上火厉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即便如此,胡浩终于没忍住,跟郭大伟说了他们可以提供铣刀的事儿,“我们的铣刀质量很好,采用的是燎原厂研发的材料,耐久度你也用了一年了,相当不错的。实在不行你换我们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显然,这不太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胡浩回来说道:“也不怪他,他自己都说,咱们的铣刀质量绝对没问题。只是,他们进口了12台设备,6台古田的,2台长崎的,还有4台德国的。一旦使用了我们的铣刀,最起码古田的六台设备就不进行保修了。不保修万一出了问题修

        ()  不好(),他哪里放心。&a;a;a;rdquo;

        &a;a;a;ldquo;哎?()_[()]?『来[]&a;a;a;看最新章节&a;a;a;完整章节』(),”他叹口气,“最

  少减产两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许如意只是叹息,可也不能做什么,“没借到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有,老郭也坐不住,今天去京市找他们去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许如意他们安装调试好,离开的时候,郭大伟并没有出现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如意回去,就开始准备数控车床的落地仪式——夏国因为机床水平并不好,所以至今连个机床展都没有,所有的发售只能打广告,许如意在这方面可是行家了,所以准备两条路,国内直接上国家台,告诉所有人,他们的数控机床上市了。国外自然是参加机床展,虽然已经多次参展,许如意自己都有些腻歪了,但不得不说,这是目前宣传自己的最好办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打广告倒是好说,因为拉车和推车的缘故,所以燎原总厂其实和国家台一直在合作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拍广告的事儿,也都是轻车就熟,他们不但有专门合作的导演,对方还非常了解他们的需求,每年的拉车,推车广告,都能引起关注以及好评。就是一点,对方一直是拍人文关怀类别的,机床这样的大型机械却是没有经验,许如意只能先让张元陪着他去厂子里多逛逛找找灵感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数控机床上市时间是定在8月,并不着急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如意打算的是,先在国内打一波广告,随后就到了秋交会,可以进行一番宣传,到了十月下旬,就是芝加哥国际机床展的时间了,他们就可以大展拳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没想到的是,平江厂先出事了——因为拿不到货的事情,厂长郭大伟在古田铁工所分公司门口足足等了二天后,不知道是因为身体问题,还是中间出了什么事情,直接倒地不醒,如今还在抢救。!

        ()


  (https://www.xqianqian.cc/2271/2271624/11111053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qianqian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qianqian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