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 > 砥砺前行小说免费阅读 > 第414章 本宫的克星?

第414章 本宫的克星?


第414章  本宫的克星?

        啪!

        茶盏四分五裂。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城府极深,向来以笑脸迎人,即便惩处下人,也是不见怒色,但手段之严,令人生畏。尤其是跟随武皇后最久的老人,她们是亲眼见到自己的主子是怎么以弱胜强,战胜高高在上的王皇后以及不可一世的萧淑妃,更加清楚自家主子是如何处置她们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向来沉稳的她,突然雷霆盛怒,那气场一下子四散开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周边的侍婢有若踩了尾巴的猫,惊骇的纷纷跪地,噤若寒蝉,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已尝到权力的滋味,不满足当前的一切,但她很清楚,自己只是获得眼下这一点点的权利,已经令得庙堂反对声不断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那些自诩清流的官员,就是见不得女子掌权,说什么道反天罡,更甚有之是牝鸡司晨。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将人名一个个地记着,别让自己真的掌权,到时候一个都不放过。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深知自己必须获得足够的政治资本,不然就庙堂这种反对之声,她很难再进一步。

        直到契机出现,武皇后洞察了李治觊觎封禅之心,一直苦思无门的武皇后寻得了一线生机,利用封禅之事,给自己赚取政治资本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封禅献礼,向来以公卿当任。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便觉得不服,古往今来皇帝是天,那自己这个皇后就应该是地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帝初献祭天,自己身为地,为何不能献礼?

        胆大敢想的武皇后,从察觉李治有封禅之心的那一天起,便动了成为封禅的绿叶,为自己博得政治资本的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她鼓动封禅,约束亲眷,为自己邀名,所做的一切事情,都是为有资格跟李治一并封禅做准备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封禅的名额都出来了,她自己这些日子的努力,岂不成了一个笑话?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极力平复心情,道:“到底怎么回事?陛下为何会早早的定下人选?”

        依照晚年的惯例,这亚献、终献得到封禅前夕由官员们推荐,皇帝抉择而定,现在才是封禅的准备阶段,怎么就定下人选了?

        跪伏在武皇后面前的一个女婢,不敢抬头,带着几分惶恐的说道:“奴婢不知,只是初得此消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去,好好查一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此刻对那神秘人恨的牙痒痒的,李治对于封禅极其重视,如果不是发生了特别的事情,他不可能这般早的宣布献礼人选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女婢匆匆而走。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心情烦闷,又有些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    先前状告陈青兕,让李治略感不快,现在更是核心计划出现了变故。

        纵然是她,此番也觉得前途昏暗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女子想要在这个庙堂上闯出一番事业太难了,机会也是千载难逢,求之不得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天赐良机就这样错失了?

        在眼前活活溜走?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着实不甘心呐!

        “皇后殿下!荣国夫人、韩国夫人一并求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正想寻自己的母姐问问外边的情况,到底还能不能挽回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让她们进来!”

        看了一眼依旧跪伏的侍婢,武皇后道:“你们都退下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姥、武顺一脸慌张之色,两人近乎小跑着来到近处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母姐的脸色,武皇后徒生不祥的预感。

        武顺最是心急,见周边无人,也顾不得礼数恐惧,说道:“皇后现在宫外都在传献礼的大臣名额已定,是郑王跟李英公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身子晃了晃,竟险些站立不住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姥见状脸色大变,快步上前扶住了自家女儿。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道:“你们怎么知道这事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武顺道:“宫外都传遍了,都说此次与陛下一起封禅献礼之人是郑王与李英公。还说陛下英明,郑王与李英公是最佳之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失神片刻,囔囔自语:“完了,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一下真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并不打算放弃,还想着或许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可现在事情传开,就无她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他人或许还有,比如郑王犯了什么事,失去了资格,或者李英公重病甚至离世,无法献礼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情况换人是理所当然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后备人选,怎么样也不可能是她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有一国皇后给臣子当备选的?

        她武皇后只能是正选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正选的名单已经传开,这种事情很快就会风靡天下。

        前路彻底断绝!

        武顺见此也知事大,慌张问道:“现在该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想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但现在局面如乱麻一般,除了一切都于她不利,一点头绪了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思虑半晌,武皇后才道:“让我们的人查一查散布消息的源头。这消息传的太快,总觉得有哪里不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完全没有再跟杨姥、武顺聊下去的心思,让她们回去办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人一头雾水,依旧茫然无措,却也只能听命。

        出大殿后,依稀听见身后传来摔东西的声音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现在在宫里庙堂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力量,很快就查到了原委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不是什么秘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原本这封禅的礼节就不固定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玩意自秦始皇称帝以后,有了大一统的概念以后,也就三次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最后一次还是汉光武帝时期,建武三十二年,至今六百一十多年,其间经过汉末动乱,五胡乱华,南北分裂,很多东西都是零碎不全的,根本就没有固定的规矩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用了一个超前的表格,将零零碎碎的规矩逐一排列,将整个封禅流程列出了一个大纲。

        献礼大使是整个封禅缓解中最重要的环节,所以出现在大纲的最顶上,需要最先决定

        一切合情合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挑不出任何毛病。

        就算是打算深思亚献、终献人选的李治,见到陈青兕这个表格,也觉得应该依照规矩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确切的规矩,能够让人信服的封禅大纲就是规矩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陈青兕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气得几欲吐血,怎么又是这个混蛋,坏自己好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气得眼圈都泛红了,这个结果她有点接受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宁愿出现一个对手,让她有个目标,就如上官仪一样,将之弄死铲除,宣泄心中郁结。

    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可现在因为意外,将她的谋划毁于一旦,这让她如何接受?

        武皇后并不怀疑这一切是陈青兕故意的,李治决定封禅的时候陈青兕正在百济,回到洛阳也不过几日,怎么可能知道自己谋算?

        只能将这一切归于天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尽管武皇后知道这不是陈青兕有意的,但原本就对陈青兕有敌意的她,现在更是听到这三个字,就有一股怒意上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对于陈青兕,武皇后又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本就善于谋身,为官多年,从无纰漏,是个极难对付的角色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况已经失败过一次的她,已经给了李治留下不好的印象,在没有确切证据的前提下,她的任何对陈青兕不利的言语都会如谎言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混蛋,难不成是本宫的克星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阿嚏!”

        在兵部公干的陈青兕搓了搓鼻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是夫人想我?还是镜镜?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轻轻一笑,继续干活,看着手中青海湖席君买传来的消息,眼神渐渐冷峻。

        什么倭国、新罗、高句丽,在陈青兕的眼中都是小菜,真正的大餐还是在高原之上,自开无敌外挂的吐蕃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回到兵部,东北的局势已定,陈青兕立刻将心思放在吐蕃上。

        通过查阅兵部档案,他了解了吐蕃现在的情况:因为他所造成的蝴蝶效应。

        吐蕃的噶尔东赞从王道转霸道,原本的诸葛孔明,转变成了曹操,挟赞普令吐蕃,以整合吐蕃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陈青兕镇抚百济的时候,噶尔东赞也在解决吐蕃内部的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两年的内部清算,噶尔家族整合了吐蕃的所有力量,正积极的与西方交流沟通,整备军力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知道噶尔东赞动作如此之大,目标必定是青海湖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上任不久,就给青海湖驻兵的席君买写了一封信,让他留意吐蕃的动向,切勿小心,更不能大意轻敌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陈青兕的推动下,席君买这大唐首位驻吐谷浑的唐军大将在吐谷浑混的风生水起。

        席君买本就是西北人,熟悉西北的环境,还救过吐谷浑的可汗慕容诺曷钵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这层关系,慕容诺曷钵与席君买相处的非常融洽。

        慕容诺曷钵屡次遭到自己人的背叛,屡次又被唐军救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位吐谷浑的可汗对于唐军的信任更甚吐谷浑,本就因为被吐蕃击败,损失惨重的他,索性不组建自己的军队了,只是募集必要的护卫,其他男丁都投身畜牧。

        因唐军对吐蕃的重视,青海湖上又有自己的军队。

        两国之间也多了许多信任,贸易往来日渐频繁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吐蕃忙于内部修整,少了兵灾,吐谷浑的经济居然有了起色,生活条件直线上升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对于慕容诺曷钵还有微词的吐谷浑贵族也渐渐没有了声音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唐也获得了极大的利益,尤其是青海湖上的良马,让唐军的骑兵水平上升了一个档次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随着吐蕃内部的稳定,陈青兕知道太平的日子不会太久。

        席君买传来最新的消息,便证明了这点。

        吐蕃已经开始向靠近青海湖的前线增兵了,噶尔东赞的儿子论钦陵也出现在了前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论钦陵!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念了这三个字,心道:“席君买不是他的对手,薛仁贵、黑齿常之资历不足,得通过灭高句丽证明自己。当前能够稳胜他的,只怕就苏邢公跟李英公了吧。李英公要忙于封禅,只能靠苏邢公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当即写了封折子,建议调苏定方往鄯州坐镇。

        有这位大佬在,论钦陵又能如何?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处理好兵部的事情,又过问了封禅的进程,直至黄昏方才策马回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来到后院,贴心的儿子如同箭一样撞入他的怀中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将镜镜直接提起,高高举着,问道:“今日在学堂可有乖乖的听话?”

        自从决定让镜镜去颜家书塾蒙学之后,陈青兕第二日就抽空领着小家伙带着束脩登门。

        蒙学一般不讲究资质,只要不是患有先天性病症的童子都能获得入学资格。

        镜镜自然毫无悬念的入学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开始孩童天性,离开了熟悉的环境,离开了日夜生活在一起的母亲,自是不舍哭闹。

        别说是小孩,就连萧妙宸都心有不舍,跑去书塾远远的偷看自己的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孩子就是孩子,有了一起玩耍的同伴,有了启蒙先生,渐渐地也喜欢了书塾的气氛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蒙学是没有多少学习压力的,童子们多是通过接触交流,跟着先生培养兴趣学习与人交往的礼节以及为人的简单道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直在家中少于外人接触的镜镜,有了自己的小伙伴,从拒绝变成了喜欢期待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天都喜滋滋的上马车,黄昏的时候跟朋友拜别,坐马车回家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将学堂里发生的趣事分别说给萧妙宸与陈青兕听。

        镜镜喜欢高高的视角,两条小腿不住地摆动,笑道:“当然听话。先生还表扬镜镜了呢,说镜镜尊师重道,是表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看着自家孩子高兴的像个小猴子,也跟着笑出声来,一天的疲惫尽散。

        萧妙宸平时就很注重礼节方面的东西,自小就给镜镜培养成了一个知礼的好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家伙用家学的礼节去蒙学学堂,那就是降维打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明知是这样,陈青兕还是觉得高兴,这种高兴没有任何理由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阿耶,今天有一个小先生来跟我们讲课,他年纪不大,也就十三四岁,可学问好好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听着小家伙说着学堂里的趣事,陈青兕突然萌生一念,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阿耶,阿耶!”

        小家伙发现陈青兕没有认真听,伸手捏陈青兕的鼻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青兕忙道:“听着呢,听着呢!”

        心不在焉的听着小家伙说着他在学堂里的趣事,在准备吃饭的空隙,陈青兕找到了周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去办一件事,明天去颜家书院,想法子传递一则消息出去,就说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的孩子是胆小鬼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奎傻眼了,这?

        我堂堂茅山障眼法的传人,让我干这个?

        但见陈青兕一脸严肃,还是点头应下了。


  (https://www.xqianqian.cc/2271/2271198/114408078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qianqian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qianqian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