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铛


第152章  铛

        “各位不必多礼,都赶紧起来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沈理璞连忙搀扶起孝子,其他人见状,也都陆续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多亏了你啊,道长,要不然今天就麻烦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啊是啊,我们大家都束手无策,道长你随手就处理了,厉害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吹捧着沈理璞,反正好话不要钱,多说几句也无所谓。

        等他们尬吹了两三分钟后,也基本都没了词,屋子里便慢慢安静了下来,这时,孝子走到前面问道:“道长,您看这是怎么回事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无碍!”

        沈理璞先是给众人摆了摆手,示意他们不要乱,然后便沉静的走到那个还在昏迷的女子身边,掀开她的眼皮看了看,随后便拿出一张符,递给旁边人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伱拿着张符去烧了,然后用一碗水把符灰装进去,给她喝了她就能醒过来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啊,好的道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旁边一个妇女闻言赶紧接过沈理璞手中的符,匆匆忙忙的往一边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此人和逝者是什么关系?”

        沈理璞指着地上女子问孝子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唉,这是我的外甥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外甥女嘛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沈理璞闻言沉吟了一下,他想起一个以前听说过的一个事,大概也是人死了,然后莫名其妙的过了阴气,附体到外孙女身上,口歪眼斜,吓得旁边的人哇哇跑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症状虽然比较严重,但关键点都差不多,首先是外孙女,此人既然是孝子的外甥女,那就必然是死者的外孙女了,其次又都是在将要入殓时过了阴气,附体大闹灵堂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正式称谓是“撞煞”,通常都是发生在老太太死后撞到外孙女身上,诶,就这么不讲道理,只撞外孙女,其他的儿子、女儿、儿媳妇、孙子、孙女,不能说完全没有,基本上也是万中无一。

        之所以喜欢撞外孙女,其实也是有根据的,因为新死之鬼,如果不是有冤屈而死,灵魂在一开始其实会非常蒙昧,浑浑噩噩的,宛若痴傻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时候,就非常容易把外孙女当成小时候的女儿,然后就想再看看她,再加上别的一些时辰、命格、八字、生肖等因素结合起来,就会撞煞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并不是鬼魂附体,而是一种特殊状态,一般情况下也死不了人,翻白眼、口歪眼斜等比较常见,像今天闹得这么凶的,沈理璞还是第一次见到,以前甚至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道长,这没事吧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孝子见沈理璞沉吟不语,马上焦急的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虽然只是他外甥女,但人家是来这吊孝的,如果真留下什么后遗症之类的事情,那也太操蛋了,所以这种事由不得他不焦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额,你放心吧,你外甥女不会有什么事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沈理璞回过神来连忙对孝子解释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水来咯……让一让,让一让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刚才那个妇女端着一碗水走了进来,径直走到了那昏迷不醒的女人身前,然后又用眼神瞟向沈理璞,那意思是在问他,要怎么搞才比较正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直接掰开她的嘴,灌下去就行了,喝完之后她就醒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沈理璞又对她们做了一番解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咳咳咳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果然,符水刚刚灌进去,那女人嘴里就响起咳咳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哎哎哎,醒了,醒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围观众人见女子醒了,好像没见过稀奇事儿一样,招呼着旁边的人一起来围观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女子醒来之后,经过旁边人的提醒,又连忙过来给沈理璞道谢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这个小插曲,沈理璞又让他们继续入殓,自己还等着念经呢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刚刚跑出去的一帮人也纷纷回来这里,刚才他们只是被吓到了,但这只是人吓人,说白了就是三人成虎。

        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看清怎么回事,只是听别人说什么闹鬼了,诈尸了之类的话,见他们跑得快,自己才跟着往外面跑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一部分人,纯粹就是被裹挟着出去的,总之人就和动物一样,在这种群体环境里,有一个跑,剩下的就跟着跑,大家也不问为什么要跑,反正先跑了再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人到底不是动物,出去躲了一会儿之后又反应了过来,怕什么呀?

        都没有看清,有什么可害怕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年头说实话,还是胆子比较大的人多,他们见的也比较多,虽然不可能都见过像任家镇那种名场面,但平时或多或少见点半灵异的事件,然后再听个真真假假的鬼故事,或者听说有人鬼打墙之类的,这些在当下其实还是比较常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又因为饥荒和战争的缘故,这些地方也常年见到死尸,就像之前在十里镇一样,破房子的棺材里面就睡着死人,也是很常见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,互相问了两句,通了通气,发现都不知道是什么怪事,只是听说有点小事情,于是便又结伴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院子里面之后,见没有任何事情,于是又是一阵唏嘘,听到管事的招呼,入殓仪式继续,大家伙儿便又继续忙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等死人装进了棺材、里面又铺上枕头,垫脚石,又装了一些简易的陪葬品,便合上棺材,钉上钉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霎时间,林家院内又是哀声一片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哭的差不多了,孝子又来请沈理璞出去念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请也有讲究,不是那种在外面喊一声,也不是到屋里来客客气气的请他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是在人搀扶引领之下,走到门口跪下磕个头,尽管只有这两步,而且还是屋里屋外,但还是有人高声通传内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孝子叩头有礼,请师慈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铛、铛、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三声“铛”响,这是沈理璞管旁边那些人借的法器,名字就叫“铛”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元史》说:云铛以铜为小锣形,有一外架,连有长柄,左手持,右手以小竹根镶象牙珠击之,跟随念经节拍敲打。

        铛声响过之后,沈理璞边直接手拿着铛走出门外,不同于佛教诵经,道教的超度拔济等事情更倾向于“唱”而非“读”,所以在乐器上,更偏重于用“铛”而非木鱼。


  (https://www.xqianqian.cc/1741/1741856/116094774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qianqian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qianqian.cc